4月15日,在“人工智能、学习科学与未来教育”为主题的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素养研讨会上,“新快乐教育学生成长计划”在北京大学启动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蒋凯,共青团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书记任一丁,北京市海淀区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史超,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勇,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卉新宝配资,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杨,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、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,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、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,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景志国,北京市第四中学副校长魏华,《中国电化教育》杂志社副社长蒋宇,以及来自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、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、韬奋基金会、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、抖音集团、腾讯科技、好未来集团、科大讯飞、翼鸥教育科技、北京联通、网易有道、金山办公软件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。
蒋凯在致辞中指出,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和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要求,持续巩固提升各级教育普及水平,逐步形成高质量教育体系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促进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,需要开展基于教育教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,使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发生创新改变。北京大学教育学科有百余年发展历史,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挥作用。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正式开源相关“新快乐教育”研究成果,并开启志愿服务行动,对落实教育强国建设有关要求,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,将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展开剩余58%蒋凯致辞
尚俊杰介绍《新快乐教育学生成长计划——学习科学赋能学生快乐学习》的基本情况时提到,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,助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,实现“让学习更科学、更快乐、更有效新宝配资”的目标,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提出了“新快乐教育”理念,结合学习科学与游戏化学习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,成长为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。
尚俊杰致辞
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杨文理介绍《探索学习的奥秘》课程研发和开源工作。该课程历经两年精研雕琢、四轮课堂实践研究,由学习燃料、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技术三个单元构成,聚焦学习动力的激发、认知策略的优化、学习技巧的锤炼以及智能信息技术的运用,深度揭示大脑可塑性的奥秘,为学生呈上诸如元认知、自我调节等精妙的认知策略锦囊。课程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,使学习者洞悉学习的机制,从根本上赋能有效学习。学习科学实验室将教材、课件以及视频课件整理成资源包,免费开源给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。
为推动课程落地实施,现已注册成立北京大学新快乐教育志愿服务队。在志愿服务项目启动环节,由史超为志愿服务队授旗,教师志愿者代表刘铭玉和学生志愿者代表周均奕分别发言。
在学术分享部分,由蒋里作《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》报告,景志国作《人工智能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》报告,尚俊杰作《人工智能和学习科学视野下的未来学习》报告。
“新快乐教育学生成长计划”开源相关课程资源,支持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,以学习科学为基础,以游戏化学习为特色,以人工智能为支撑,努力构建情境化、游戏化、智能化的学习环境,让学习更科学、更快乐、更有效,将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,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,建设教育强国,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发布于:北京市大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